热门推荐
首页 >> 新闻动态 >> 上世纪80年代之前,中国产钢量小,国家提倡“少用”钢
上世纪80年代之前,中国产钢量小,国家提倡“少用”钢
新闻出处:苏特异型钢管   2014-11-10 10:37:04

    异型钢管是建筑业最具技术含量的专业,尽管在世界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普遍采用,但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。综观近20年我国异型钢管行业的快速发 展,是相关产业政策的实施为行业发展起到了指路标和加速器的作用;我国异型钢管企业在短短的十几年成长为颇具规模的知名品牌,是政府大力扶持和指导,并由财 税支持和土地、建设部门给予优惠政策的结果。好的政策可以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要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,加大资金的投入,进行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。与传统的建筑方式比,异型钢管有投入大、技术要求高的特点。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,除在一些新建的重点工程、大型基础设施项目、大型公共建筑采用异型钢管体系外,国家在民用住宅建设领域也给予支持,鼓励企业开展创新和技术研发。

    异型钢管住宅将增加,国家提倡建设节能省地住宅,有关异型钢管住宅的设计规范及配套技术,材料基本具备。目前我国仅有几百万平方米的异型钢管住宅,发达国家却达到占总量的40—50%,如我国每年竣工6亿平方米的城镇住宅建设有5%采用异型钢管,按多层、高层建筑平50kg/平方米异型钢管计,用钢量将达到每年150万吨,上述数字未将农村建设用异型钢管统计在内。异型钢管构件在工厂制作,减少了现场工作量,避免了钢混结构房屋施工现场中众多建材和建筑垃圾的堆放,有利于环境保护。异型钢管的干作业施工减少了施工用水量,大量节约了水资源。这对在水资源异常宝贵的地区,如西南干旱地区,异型钢管有效避免了用水短缺等问题,施工的顺利进行得到了保障。异型钢管住宅建筑体系,在建筑物寿命期终止时,结构钢材可回收利用,且是所有建材中回收利用率最高的材料。其型钢可全部再次利用,不用再回炉重新冶炼,如果措施得当,可以实现永续再循环利用。异型钢管的残存值很高。

    异型钢管住宅在整个建筑中所占比重,相比发达国家达到50-60%以上,在我国却不到5%。我国防灾减灾认知正在走出发展洼地,从2009年起,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;截止2014年7月,我国防灾减灾类法律法规多达30余部;全面提升国家防灾减灾能力,发挥科技创新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支撑和引领作用。在成本方面,目前,民用建筑领域应用异型钢管的一次性成本略高于传统的建筑方式。但是,如果有相对成熟的设计,异型钢管能够帮助投资商节省一些直接成本。例如,异型钢管的重量比钢筋混凝土轻,能够节省一些地基费用;梁柱截面减少能够增加实际使用面积,最重要的是可以方便地修复,到全寿命周期后可以回收利用钢材。

    现行国家政策下钢材产量的优势,上世纪80年代之前,中国产钢量小,国家提倡“少用”钢。上世纪80年代之后,我国钢铁产量大增,国家提倡“合理用钢”。上世纪90年代,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首位。但由于我国炼钢技术比较落后,炼不出好钢,导致钢出口低迷。为此,国家开始推广、支持用钢,并成立了联合用钢小组。为了减小进口压力,中国逐步实施了钢材储备战略,将钢材变为现实建筑。其中,异型钢管建筑因具有高回收率而备受青睐。对于大型建筑而言,人工制造成本低,异型钢管无疑是最好选择,而高低层建筑有异型钢管与混凝土结构两种选择。然而,随着新一代青年农民工宁愿选择低薪、更体面的工作观念的改变和国家对农民工工资清欠问题的重视,出现了农民工工资当天结算、支付现金的现象,混凝土建筑人工成本不断提高。在这种情况下,技术含量低、操作简易的异型钢管对人工的要求要低很多,成本也就很低。